3月25日,經過中鐵寶橋深中通道項目部前期大量細致的技術準備,積極溝通籌劃,克服了疫情不利影響,采用視頻會議的方式召開了總體施工組織設計和U肋全熔透焊縫檢測及驗收標準專家評審會。參加會議的有深中通道管理中心、武漢大通工程建設有限公司、中交公路規劃設計研究院、無錫金誠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、深中通道設計咨詢聯合體、中鐵寶橋等單位的代表。公司副總經理韓小義、總經理助理成宇海、副總工程師李軍平、項目經理袁俊、項目總工朱新華等參加了會議。會議邀請范文理、鐘建馳、易倫雄等6位行業著名專家組成專家組。


與會專家和代表聽取了中鐵寶橋所做的總體施工組織設計、U肋全熔透焊縫檢測及驗收標準的匯報。經認真討論,專家組一致認為總體施工組織設計內容全面,方案合理,總體可行。智能制造方案技術先進,資源配置滿足目標要求,工期、質量、安全、環保及文明施工等保障措施內容完整。U肋全熔透焊縫檢測及驗收標準內容詳實、檢驗及驗收指標合理、具備可操作性,可作為深中項目U肋全熔透焊縫質量檢測及驗收的依據。
深中通道距港珠澳大橋正北38公里,全長24公里,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后又一世界級超大“隧、島、橋”集群工程。其中橋梁工程長約17公里,鋼箱梁總量約28萬噸,其中中鐵寶橋承建的G04標約9.1萬噸。而伶仃洋大橋又是橋梁工程“亮點中的亮點”,該橋為“世界最大跨徑海中懸索橋”,將由中鐵寶橋等國內造橋單位聯合建造。大橋位于珠江口伶仃洋開闊水域,屬于臺風多發區,主孔跨徑達到1666米,主塔高270米,通航凈高76.5米,橋面高達91米,相當于30層樓的高度,建成后將是全球最高。深中通道項目制訂專用技術標準,確保大橋達到安全、優質,智慧、高效,耐久、經濟,環保、美觀的要求,實際使用壽命超過100年。
在該項目生產制造中,中鐵寶橋積極致力于技術創新,以“兩化融合”為基礎,融合裝備制造業的新技術、新裝備,對現有的關鍵工序進行設備升級,對建造技術進行改進和提升;以科研為支撐、以創新為靈魂,充分利用機器人、BIM技術、數字技術、信息化技術的新成果,推動自動化和智能化建造,開展鋼箱梁加工制造工作。智能化制造將對提升整體鋼橋梁制造水平有著重大意義。 |